中银青年|王伊妮:成为律师之路


王伊妮:中共党员,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青工委委员。

宗原(下称宗):伊妮早上好。王伊妮(下称王):宗律师早上好。


第一部分:起点

Q1

:咱们这次访谈,又创下了两个新纪录。一是刷新了徐晴律师此前保持的年龄记录,使得伊妮你成为了咱们《中银青年》史上最年轻的受访者;二是伊妮眼下正在申请律师执业证过程中,这也意味着你是咱们《中银青年》采访的首位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实习律师”。正好,这次可以用“伊妮”这个更亲切的称呼了(笑)。

同时,和上一期的马洋律师一样,经中银南京所青工委年中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伊妮现在也是咱们青工委委员。


:(笑)作为律师行业的一个新人,感谢组织的抬爱,也很荣幸能够加入中银南京青工委。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伊妮的名字就已经登上了咱们的访谈名单。只不过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客观原因,才调整到了8月刊。那么首先按照惯例,还是请伊妮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2013年,我考入了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就读法学专业本科。

2017年,本科毕业之后,我到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

2020年4月,研究生即将毕业之际,我第一次来到咱们中银南京所见习。两个月之后,研究生毕业,我也正式成为了中银南京所的一员。


Q2

宗:作为咱们最年轻纪录的前两名,伊妮和徐晴律师同样有着非常过硬的教育背景,不愧是咱们中银南京所新一代人才中的标杆。

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作为中国的第一所西制大学,早在二十世纪初就以其法学教育享誉海内外。还曾有“法官出朝阳,东吴出律师”的说法,可以说与咱们这行是非常有缘分了(笑)。今天的苏州大学法学院,依然是咱们江苏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一流的法学院。

那么首先,就请伊妮为大家介绍一下苏州大学法学院,也简单回顾一下伊妮的本科时光吧。

:宗律师准确抓住了“东吴大学”这个重点(笑)。

提到苏大,尤其是苏大法学院,他的前身东吴大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苏州大学如今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就是继承于东吴大学。而苏大本部校区内,仍然保留着书有“东吴大学”四字的老校门,很有年代感。大三的时候,我还有幸参加了纪念东吴法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其中担任了一名志愿者。

本科期间,我们的女生宿舍和法学院教学楼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本部校区的南北两端,每天从宿舍去教室上课的路上,都会穿过这个东吴大学的老校门。顺便一提,这条路两侧栽满了银杏,这也是苏大著名景观之一。等疫情彻底结束之后,强烈推荐大家秋天去参观。


提到东吴大学的法学,最有名的肯定是其在东京审判中的贡献——中国赴远东军事法庭的法官、检察官、顾问等法律专业人士,几乎全部出自当时的东吴大学。眼下正是8月份,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近在眼前,正是回顾历史、勉励今人的好时机。另外,2000年,原东吴大学法学院校友王健先生捐巨资支持法学院建设,苏州大学法学院由此更名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也是国内少有的带“冠名”的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五院四系之一,同样是国内一流的老牌政法院校,在国内尤其是江沪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不论是上海还是南京,公检法律系统中都有着大量的华政校友。

巧合的是,从源头上来看,华政最初创设,就是由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的政法院系组合而成的,可以说与苏大和南大都有着相当的缘分了。那么接下来,就请伊妮为我们介绍一下你的硕士生活吧。

:华政有长宁和松江两个校区。研究生一般都在长宁校区,这里是圣约翰大学的旧址,教学楼都是保护建筑,只能翻新,不能重建,每天上课都可以听到木质楼梯、木质地板发出的“嘎吱”声(笑)。

松江校区距离长宁校区有一定的距离,搭乘公共交通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四十分钟。读研期间,我们每周六都要从长宁赶到松江,参加导师组织的读书会,风雨无阻。每个人都背着一大包书,清晨在校门口集合;读书会往往持续一整天,再回到宿舍已是深夜。

要说研究生跟本科生活的最大不同,我个人觉得是专业学习的深度和难度。本科的专业是法学大类,所以各种部门法都会学习一些,但大多不会太深入。我往往感觉学习也没有很辛苦,空闲时间也很多,可以和室友出去逛吃逛吃(笑)。


而研究生就完全不同了。华政的教授们多钻研大陆法系,作为民商法专业的学硕,我们的教材和读本很多都是德国文献的译文,往往佶屈聱牙、晦涩难读。除了学校安排的课程,导师往往还会额外布置各种研究课题和论文写作任务,日程十分繁忙。

研究生三年基本没有出过学校,对上海唯一熟悉的,只有从长宁校区往返松江校区那条路(笑)。


Q3

宗:伊妮是咱们镇江丹阳人,本科阶段在苏州,研究生阶段在上海。那么,工作为什么选在南京呢?当初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呢?

:就像刚刚说的,研究生阶段忙于学业,没什么机会出去转转,对上海确实是不太熟悉,也没来得及建立什么感情(笑)。而且上海虽然是国际一线大城市,但是相应的生活节奏也非常快,感觉和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与规划多少有一些出入。

而南京同样是国内经济发达的大都市,相比之下生活节奏更适合我一些,地理位置上离丹阳也很近,更加亲切和熟悉一些。


至于说选择中银南京所,当时临近毕业,正好通过种种途径,认识了咱们所的李平主任,对中银南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自然还是要抓住的(笑)。

:丹阳离南京确实也很近。那在来了南京、来了中银南京所16个月之后,伊妮现在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印象是怎样的?对中银南京所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我很喜欢南京的历史厚重感;喜欢它满城的梧桐,也喜欢它带有市井气息的生活。工作虽然忙碌,但还是有空闲的时候,能够时不时地自己开伙做个饭,能偶尔能和朋友出去探个店。前段时间就有朋友来南京找我玩耍,还特地做了攻略,一块儿去了南京的几个热门景点,打卡了很多好吃的小店,很是满足。


至于说中银南京所,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遇到了很好的带教老师,对我们小助理的工作生活非常关心;遇到了很好的同事,一起吐槽难搞的工作,分享生活中的快乐;还很神奇地参加了很多上学的时候绝对不会参加的活动(笑),从中结识到很多新朋友,真的很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Q4

:接下来这个问题之前也问过徐晴律师,这次正好了解一下你的观点。作为即将获得律师执业证的、咱们中银南京所“实习律师”中的佼佼者,站在现在这个位置回头看,伊妮你觉得在学生时代的哪些事情,对将来工作是有重要作用的呢?又有哪些缺憾,是希望后来者能尽量避免的呢?

:“佼佼者”不敢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新人,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回头看学生时代,归根结底还是“认真学习”四个字。这里的学习不是指死记硬背,而是指通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形成自己的法学思维,这是科班出身的法学生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也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除了埋头学习,我觉得对于律师这个行业,还是需要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拓宽自己的人脉和视野,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我当学生的时候很宅,基本都窝在宿舍,感觉还是错失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笑)。

:咱们中银南京所青工委现在也是在和高校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在跟高校法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很多人就问过我,有没有必要提前找律所去做暑期实习?对这个问题,伊妮你是怎么看的呢?

王:我觉得如果确实将来有意向从事律师工作那么实习经历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本科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这个要去律所实习的意识,基本就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参加社团活动,然后准备司考。等到了上海念研究生,我才发现上海的律所对在校生的实习经历非常看重。他们需要的是已经初步具备工作能力的助手,而这些是学校和课本不能教会我们的。

当然,如果只看重实习而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条路也是走不长远的。我们不能永远做一个负责整理材料、检索案例的助手,总有一天要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执业律师,而律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法学思维,主要还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来形成。所以分配好学习时间与实习时间,也是对一个法学生的初步考验。


第二部分:成为律师之路

Q1

:伊妮的指导律师是我们中银南京所的高级合伙人李平主任,这是咱们所一名非常出色的资深律师。《中银青年》采访过的青年律师,不论是上期的马洋律师还是之前的徐晴律师,都强调过律师团队对于青年律师的重要性。那么,李平主任的团队是怎样的架构呢?

:我们团队现在主要有四名核心成员。如果把团队比作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那么李平主任,就是我们的船长和掌舵人;一方面他要负责把控团队运营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还要负责我们青年律师和实习人员的培养工作,手把手带领我们小助理接案、谈案、办案,言传身教。


陈一畅律师,是我们团队的执业律师,同时也是“船长”的得力助手。陈律师除了负责由其独立承办的案件之外,还要负责我们团队的宣传和营销工作,比如撰写头条文章、抖音后台咨询、为李平主任的视频创作提供文案等。


然后是我和白春,我们目前都还是实习律师。我们会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能力,广泛地参与到团队的各方面工作之中,从实际处理案件、撰写法律文书、参与接待当事人,到团队的运营、宣传。团队给了我们大量的实践机会,让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迅速成长。

:李平主任的团队也是咱们所内运转最为成功的团队之一。作为这个团队里的重要成员,你觉得这个团队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或者说,这个团队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王: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团队,应当具备的特质有很多,比如优秀的组织领导、共同的事业愿景、清晰的团队目标、互补的成员类型及系统的学习提升,等等等等。

如果一定要我选出一项,我觉得我们团队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团队内部的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很多稳定发展的团队所必备的特质。

就常态化沟通来讲,我们每周会开一次讨论会,总结上周的工作,安排下周的待办事项,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团队方向,保证团队的平稳有效运行。而当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我们会针对案情组织临时的研讨和沟通,汇集大家的想法的观点,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Q2

宗:从业务类型上讲,李平主任团队的主业是民商事业务。尤其是在房地产相关的律师业务这一块儿,李主任团队近年来也是有相当的建树。

就在不久前,李主任团队还代理了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群体性案件。伊妮作为这个群体性案件承办过程中的核心成员,那段时间也是非常的忙碌。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是伊妮这么高挑的身姿,当时都没淹没在案卷材料的海洋之中了,可见本案之繁杂。

那么,这里也请伊妮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群体性案件吧。

王:本案目前还在审理过程中,具体细节不方便多说,这里就举一个例子:诉讼请求。

咱们都知道,作为原告方,明确诉讼请求可以说是准备诉讼方案的第一步。本案作为一起群体性房产纠纷,参与维权的业主超过有一百五十位。在律师介入前,除了已经确定的、最为共性的逾期交房问题,业主们还有各种其他诉求:房屋质量不合格、交房状况与宣传不符、开发商乱收费等。

为了判断这些诉求是否能够得到法院支持,我们在接案伊始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查档、调档,譬如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调取竣工验收备案报告、备案合同、测绘报告、明码标价书等等相关材料。


拿到材料之后,我们再去跟业主手上的证据材料一一进行交叉对比、核验,对我们有望证明的案件事实进行了归纳、总结,而后进行了相应的法律分析,从而判断哪些诉讼请求是切实可行的。之后再根据上述的工作情况,跟业主进行反馈、沟通,最终才确定了诉讼请求。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承办群体性案件,律师有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要耗费在跟众多当事人打交道上。我自己承办过的群体性案件也就不到二十个当事人,当时打交道的时候都已经有一种“舌战群儒”的疲惫感了。

伊妮你这个案子的当事人要更多,材料也要更多,那么你在跟当事人接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又积累了哪些经验教训呢?

:宗律师这个关键点找得很准确(笑)。处理群体性纠纷,必须要首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不像一般案件的沟通主要是和对方沟通、和法官沟通,群体性案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当事人群体沟通。

对于确实人数非常多的群体性案件,一般需要先找出业主代表。业主代表应当是理智、逻辑清晰的,他们是业主与律师之间的桥梁,可以起到传递案件信息、反馈业主诉求、传达律师观点的作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律师和法官安抚、稳定业主情绪,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Q3

:同样是在房地产这一块儿,除了刚才说的群体性案件之外,李平主任团队前段时间还有一项广受关注和好评的研究成果,就是咱们江苏省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裁判分析报告。

作为作者之一,伊妮也是为这份报告的最终问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份报告吧。

:这个报告是在2020年上半年,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配合李平主任完成的。全名是江苏省2019年度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裁判分析报告,也就是对上一年度(当时的上一年度)省内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裁判情况的一份汇总、分析。


我们对法院的裁判做了整理和归纳,通过对相当基数的裁判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类纠纷的争议焦点多集中在逾期交房、逾期办证、房屋质量不达标、虚假宣传等方面。同时,李平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在报告中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风险规避建议。

:这类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报告,对于很多律师来说,可能属于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明知它很有价值,但确实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没有那个能力去完成。而伊妮你除了参与完成这份报告之外,据我所知平常还经常参与一些其他学术成果的创作。那么,从你的经验来看,律师进行这些学术研究、创作,最需要的是什么?

王:首先需要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基础性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比如对涉及案例的整理、统计、数据分析,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整理和汇总。

其次需要有相关领域的资深律师,结合自身的办案经验和当地的司法实践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

最后,如果想要将这份报告用于宣传,那还要有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寻找合适的平台和方式,将它推广出去,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总而言之,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和足够坚定的决心。



Q4

:之前在李本虎主任那一期的访谈中提到过,在咱们中银所乃至律师行业内,李平主任的另一个标签就是“网红”(笑),在抖音上拥有几十万名粉丝,是咱们律师在新媒体领域开疆拓土的杰出代表。那么接下来就请伊妮给大家分享一下,“网红律师”是如何炼成的呢?

王:根据李主任的经验,这类新媒体的作品更新频率,尤其是抖音,基本要保持在日更,才能维持粉丝粘性和曝光度

李平主任作为出镜人和团队负责人,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注意留心搜集相关素材。陈一畅律师作为宣传和营销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每天撰写并提供文案,并在短视频拍摄完成后对其进行编辑和转录,之后上传到抖音。

此外,团队还会定期安排直播,通过直播中解答法律咨询问题,扩大影响力和粉丝基数,也充分展现自身的专业素养。


宗:那么伊妮你接下来有没有出镜的计划呢(笑)?

王:这要看团队之后的安排和计划,我觉得自己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成长和积淀(笑)。


第三部分:工作内外

Q1

宗:咱们这次“迟来的”访谈,已经不是伊妮的名字第一次登上咱们《中银青年》的版面了。

举例来说,今年5月的期刊上,伊妮就凭借着在第三届“中银杯”系列赛事里的出色发挥,两次名列聚焦板块。先是在羽毛球女单比赛中晋级八强,仅输给了最后的冠军陈茜律师。然后又在足球赛中,代表蓝队出场,在女足射门大赛里以80%的超高命中率,赢得了本届中银杯的最佳女球员奖。5月刊随后以“铿锵玫瑰”为主题,用整页的篇幅报道了伊妮的精彩表现。

王:(笑)主要是运气好。我之前其实很少接触球类运动,朋友们听说我参加足球赛、羽毛球赛,还拿了名次,都很惊讶。


宗:太谦虚了(笑)。当时比赛的情况,这里也不再重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阅2021年5月的《中银青年》,聚焦板块有详细的报道。

运动不是青年的专利,但青年与运动总是密不可分的。运动这个话题也是《中银青年》的常客。

那么作为一名(即将成为的)青年女律师,伊妮你对运动是什么看法呢?你最喜欢的运动又是什么呢

王: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要长久地在律师行业干下去,好的身体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律师这个行业往往意味着长期的伏案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等慢性病估计都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职业病”了吧。

在工作形式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坚持适度的锻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要说具体什么运动嘛,女生可能对于对抗性比较强的球类运动未必会特别感兴趣。爬山、徒步,或者哪怕是在家跟着视频做一些简单的瑜伽,都是很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



Q2

:既然已经提到了“青年女律师”,那咱们可能还是要简单聊聊性别问题。

只要看看任何一家律所的资深律师们就知道,这个行业传统上还是以男性为主。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随着法学院女生比例越来越高,或者再往前追溯,由于文科班基本上都是女生,致使进入律师行业的新人之中,女生所占的比例也是日益走高。毕竟上游的变化,一定会在下游体现出来,或许若干年后,律所的管理层、那些资深律师之中也会是男女对半、甚至女性更多。

对于这一点,伊妮你是怎么看的呢?具体来说,从你目前的经验来看,你觉得性别对于从事这个行业来说,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吗?

王:影响肯定是还是有的,这个无须讳言。传统上来讲,这种所谓的“精英感”比较强的行业,尤其这种是社会公众普遍觉得需要“比较凶”“能吵架”的行业(笑),大家潜意识里往往还是习惯于由男性来担任。毕竟,女性的普遍标签还是温柔、和善。


这就意味着,当一名当事人想要找一名律师来维护他的权益,代表他去法庭这个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时候,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他可能还是会更倾向于选择一名男律师。

此外,家庭因素自然也是不容忽视的。女性对家庭、对子女的付出往往更多,这就意味着女性的事业会因此受到更多的影响。当然,这个是普遍问题,不是律师这个行业特有的,这里也就不多说了。但是,就像宗律师你说的这样,这种现象已经在悄然改变了。咱们中银南京所的青年律师,一大半都是女生。等到咱们这代人成长起来,律师这个行业的性别结构自然也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一名独立女性的方式也是越来越多。咱们所就有很多女律师,能够做到很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既是优秀的律师,也是优秀的妻子和母亲。

宗:你觉得一个理想的律师团队,或者说一家理想的律师事务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应该维持怎样的性别比例,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呢?

王:我觉得这个比例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男律师和女律师各有各的长处和优势,一个团队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类型,找到最适合的的男女比例。


比如说一个专门做婚姻家事的律师团队,就必然要配备有相当数量的女律师,因为女律师对于婚姻家事案件的女当事人来说往往更有亲和力,更能获得女当事人信任。


Q3

刚才聊到了性别对这个行业的影响,那么反过来说,作为一名95后的青年女性,你觉得这个行业对于你的个人生活是否有什么影响呢?

王:在律师这个行业的一年半时间,让我能够更加独立和理性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通过每一个案件,看到别人的人生,既是为别人提供专业帮助,也是对我自己人生阅历的丰富。我觉得这些都是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品质和经历,也会对我将来做出人生的种种重要选择产生影响。

宗:是否介意我多问一句,伊妮你的个人生活是怎样的呢?除了工作之外,你的时间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呢?毕竟咱们现在法学院基本都是女生,我们青工委和法学生交流的时候,肯定是女律师的生活情况更能引发大家的共鸣,学妹们对我的个人生活显然没什么兴趣(笑)。

王:那也不一定,有点自信嘛(笑)。我的生活其实算是比较简单的,目前这个阶段,绝大多数时间还是放在工作上。而到了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如果赶上朋友们也有时间,或许约上三五好友在城市中尚未涉足过的角落来一场小小的“探险”,或许到熟悉的小店大快朵颐,或许回丹阳陪伴亲人,再或许只是在家宅着,刷刷手机就是一整天的日子其实也挺舒服的(笑)。


Q4

宗:提到工作之外的生活和爱好,这里必须再额外提一句:伊妮也是咱们中银F-23女团的一员,这也是继徐晴律师之后第二位登上咱们《中银封面》的女团成员了。这次女团舞可以说是咱们私人友谊的起点了(笑),毕竟当时伊妮你也刚刚加入咱们中银南京所。当时作为咱们所的一名新人,伊妮你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加入了咱们这个刚刚成立的女团呢?

王:当时我也是刚刚研究生毕业、正式入职,在咱们所除了自己团队成员以外就不认识什么人了。做这个决定我自己其实也有一点惊讶,可能是刚加入新环境、热情还比较饱满吧(笑),何况又正好赶上中银南京所成立十周年的好日子。

对于律师这个职业来说,不管是在所内还是所外,适当的交际都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新人而言,这种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动既有意思,又能结交不少新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宗:除此之外,去年的十周年晚会和年会,本来都是安排了伊妮和我们来搭档主持的;可惜由于疫情原因,两场晚会最终都未能举办,十分遗憾。随着防疫形势的逐步好转,再加上明年中银南京所乔迁新址,相信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能在中银南京所这个舞台上看到你,也祝你顺利拿到执业证,正式开始律师之路!


王:(笑)感谢宗律师的鼓励!(本文首发于《中银青年》2021年8月刊)



END



扫一扫 关注我们
联系电话:
025-58785588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云龙山路89号龙湖天街1号写字楼22-23楼
传真:025-58785581
邮箱:15380871777@163.com